清穿好孕貴妃:四爺日夜嬌寵哄我 — 第 89 章 老四,這次你立了大功,想要什麽賞

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,蘇麻喇姑去世,享年九十三歲。

蘇麻喇姑雖然是康熙尊敬的長輩,敬為祖母,但奴仆出身,康熙予以嫔妃之禮重葬。

出殡那日,除了老五老十照顧皇太後,十四留在紫禁城外,其餘成年皇子都參加了出殡儀式。

蘇麻喇姑靈柩停入殡宮後,皇子們各自回府。

十二胤祹沒走,他道:“姑媽自幼将我養育,我并未能報答即如此矣,我願住守數日,百日內供飯,三七誦經。”

按照慣例,為像蘇麻喇姑這樣仆人身份的人辦喪事,沒有皇子供飯、三七誦經的先例。

康熙準了。

十二住在殡宮,為蘇麻喇姑守靈、供飯、誦經,其他皇子則每天一人輪流着給胤祹做伴。

耿靜晗這段時間都老老實實在院子裏抄佛經,至于想親自開奶茶鋪,那是不用想了。

耿靜晗自從學了數學之後,把胤禛的賬目理順,條條分明。

胤禛如獲至寶。

“晗兒教我。”

胤禛這會連爺都叫挂到嘴邊了,變成了勤奮好學之人。

耿靜晗也不藏私,還寫下加減法口訣,乘除法口訣暫時不寫。

她列的框框表格一目了然。

胤禛學會了之後,便給康熙上折子。

禦書房裏,康熙正好看到胤禛的折子,當即一愣掃了一下裏面內容,還特地看了看胤禛的名字。

除了洋人,平時大家的折子裏都不會出現數字,且就算是洋人的折子,要麽是入鄉随俗,要麽是帶翻譯的。

“是老四寫的,老四的字。”

康熙意外的不行,但看着看着眼睛一亮,“宣老四入宮。”

胤禛早做好了準備,到了禦書房就和康熙詳細彙報。

這一天,康熙特別的高興,留了胤禛用飯,父子倆從大清談到了西方國家。

康熙道:“待內務府安排好,你就去戶部吧。”

這是給胤禛換地圖了。

胤禛離開皇宮的時候很高興,但其它的兄弟心裏就不是滋味了。

特別是太子,立馬就求見了康熙。

這些兄弟長大了,他雖然還是汗阿瑪最寵愛的兒子,可寵愛卻越來越分薄了。

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,太子爺心裏沒法淡定。

康熙看着太子急趕趕的過來打探,心裏又有些失望。

老四是個能幹的,一心辦差事,不怕得罪人,入朝這麽多年也從不結黨營私,一心跟着太子幹,是個孤臣。

從皇帝的立場上來,康熙是真的很喜歡老四這樣的孤臣。

所以康熙把老四給太子,是希望老四輔佐太子,本來一直也好好的,但太子卻反而把人給推出去。

這麽久了,太子也沒把人籠絡回來。

老四性子倔,固執,康熙也頭疼這兒子不會變通,不會讨好太子。

但對太子更加的失望,為君者,沒有一顆寬容仁和之心,不會籠絡手下,知人善任。

康熙覺得太子太孤傲了,對哪個兄弟都高高在上,從前還有個老四跟在身後。

現在,少了這個小尾巴,太子身邊竟然沒有交好的兄弟。

年長的兄弟,你不喜,那年輕的像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這些總可以拉攏吧。

也沒有。

而且康熙都暗示了幾回了,讓太子把老四籠絡回來,畢竟兄弟沒有隔夜仇,只要太子有心,一切也能說的開。

大清遲早要交到太子手裏,老四識趣,也不會不給太子面子。

偏偏太子就是無動于衷。

太子離開禦書房,面上依舊笑着,可眼神很冷。

老四老四又是老四,太子如何不知道康熙要他與老四和好,可他才是君,老四是臣,他一開始登門探望的時候老四就該主動表忠心。

現在讓太子放下身段,拉下臉,太子怎麽願意,也做不到。

回到了東宮,太子便召來屬臣,本來也是想聽聽屬臣對這事怎麽說的。

但東宮屬臣的意見也不一致,有人認為該把雍郡王給籠絡回來,有人覺得會養虎為患,甚至覺得雍郡王有不臣之心,不然該主動對太子表忠心,而不是要太子放下身段去籠絡。

然後太子最後的總結就是:孤就不信找不到比老四更能幹的。

但真沒有,不說胤禛本來就工作出色,再加上耿靜晗潛移默化的影響,聊天說總會時不時給胤禛靈感和啓發。

不說內務府被老四管理的有條不紊,井然有序,分工明确,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許多。

金秋十月,正是豐收的季節。

胤禛和耿靜晗他們的田莊喜迎豐收。

玉米畝産一千五百斤。

土豆畝産三千斤。

番薯畝産三千五百斤。

……

水稻、小麥都比往常多了一倍的收成。

耿靜晗不知道這個産量在現代怎麽樣,但在大清這個産量非常高。

胤禛往宮裏禀報的時候,康熙大喜。

年年災情嚴重,各地不是旱災,就是水災,糧食大大的減産。

甚至這會還有不少災民進京。

太子為了表現的出比胤禛還厲害,近來一直都在負責赈災之事。

而且各皇子都打了雞血似的,卷起來。

康熙看到兒子們個個都這樣積極辦差,滿意的不行。

覺得老四帶了個好頭,所以在得知老四田莊種出了高産糧食,康熙大喜過忘。

“去老四田莊看看。”

康熙帶着一群兒子和朝臣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胤禛的莊子和田地。

那一片片喜色的金黃,碩果累累,看的康熙心情一片大好。

康熙帶了不少人來,看着番茄、土豆還有玉米水稻這些,大筆一揮,讓大家收割,然後稱一稱看是不是老四說的那樣畝産兩三千。

結果,每畝地都達标,甚至還有超過的。

康熙喜不自勝,“老四,這些糧食朕按市價給你收了。”

康熙也不占兒子的便宜。

胤禛一番謝恩,然後表示留了些良種,希望能普及各地的百姓們,讓大家都能種上。

這一批良種,胤禛無償上交。

康熙道:“老四,這次你立了大功,想要什麽賞?

胤禛跪了下來,“回禀汗阿瑪,這是兒臣該做的,身為愛新覺羅家的子孫,為大清做貢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。如果阿瑪真要賞兒臣,就請封兒臣嫡長子為世子吧。”

“弘晖本就是你的世子,這個朕準了。”康熙大手一揮,道:“這次你側福晉也立了大功了,就封弘星為固山貝子吧。”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